在日本,自来水水质标准由日本厚生劳动省依据自来水法第4条制定而成。自来水水质标准在2004年4月1日进行过一次大幅修订后,分别在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4年及2015年又进行了多次部分修订,修订后的自来水水质标准项目共51项。
除了自来水水质标准项目,还将"在水质管理方面应该注意的项目"和"今后应该进一步考察的项目" 分别设定为"水质管理目标设定项目"(26项)和"待考察项目"(47项)。
该水质标准将根据全新的科学知识逐步进行修订。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日本自来水水质标准项目及其检测方法。
◆水质标准项目与标准值(摘自厚生劳动省主页)
水质标准项目是从保护人类健康以及是否会影响日常生活使用的角度而设定的项目。
在日本,自来水必须符合水质标准,而且,根据自来水法的规定,自来水必须接受检测。
(H30.3.28 现在)
项目 | 标准 | 厚生劳动大臣根据水质标准相关省令规定制定的方法 | |
1 | 一般细菌 | 在1 mL样品水中形成的菌落数小于100 | 附表1 |
2 | 大肠杆菌 | 未检测出 | 附表2 |
3 | 镉及其化合物 | 镉含量小于0.003 mg/L | 附表3、5、6 |
4 | 汞及其化合物 | 汞含量小于0.0005 mg/L | 附表7 |
5 | 硒及其化合物 | 硒含量小于0.01 mg/L | 附表3、6、8、9 |
6 | 铅及其化合物 | 铅含量小于0.01 mg/L | 附表3、5、6 |
7 | 砷及其化合物 | 砷含量小于0.01 mg/L | 附表3、6、10、11 |
8 | 六价铬化合物 | 六价铬含量小于0.05 mg/L | 附表3、4、5、6 |
9 | 亚硝酸盐氮 | 小于0.04 mg/L | 附表13 |
10 | 氰化物离子和氯化氰 | 氰含量小于0.01 mg/L | 附表12 |
11 | 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 | 小于10 mg/L | 附表13 |
12 | 氟及其化合物 | 氟含量小于0.8 mg/L | 附表13 |
13 | 硼及其化合物 | 硼含量小于1.0 mg/L | 附表5、6 |
14 | 四氯化碳 | 小于0.002 mg/L | 附表14、15 |
15 | 1,4-二恶烷 | 小于0.05 mg/L | 附表14、15、16 |
16 | 顺式-1,2-二氯乙烯和反式-1,2-二氯乙烯 | 小于0.04 mg/L | 附表14、15 |
17 | 二氯甲烷 | 小于0.02 mg/L | 附表14、15 |
18 | 四氯乙烯 | 小于0.01 mg/L | 附表14、15 |
19 | 三氯乙烯 | 小于0.01 mg/L | 附表14、15 |
20 | 苯 | 小于0.01 mg/L | 附表14、15 |
21 | 氯酸 | 小于0.6 mg/L | 附表16-2 |
22 | 氯乙酸 | 小于0.02 mg/L | 附表17、17-2 |
23 | 氯仿 | 小于0.06 mg/L | 附表14、15 |
24 | 二氯乙酸 | 小于0.03 mg/L | 附表17、17-2 |
25 | 二溴 | 小于0.1 mg/L | 附表14、15 |
26 | 溴酸 | 小于0.01 mg/L | 附表18、18-2 |
27 | 总三卤甲烷 | 小于0.1 mg/L | 附表14、15 |
28 | 三氯乙酸 | 小于0.03 mg/L | 附表17、17-2 |
29 | 一溴二氯甲烷 | 小于0.03 mg/L | 附表14、15 |
30 | 三溴甲烷 | 小于0.09 mg/L | 附表14、15 |
31 | 甲醛 | 小于0.08 mg/L | 附表19、19-2、19-3 |
32 | 锌及其化合物 | 锌含量小于1.0 mg/L | 附表3、4、5、6 |
33 | 铝及其化合物 | 铝含量小于0.2 mg/L | 附表3、5、6 |
34 | 铁及其化合物 | 铁含量小于0.3 mg/L | 附表3、4、5、6 |
35 | 铜及其化合物 | 铜含量小于1.0 mg/L | 附表3、4、5、6 |
36 | 钠及其化合物 | 钠含量小于200 mg/L | 附表3、4、5、6、20 |
37 | 锰及其化合物 | 锰含量小于0.05 mg/L | 附表3、4、5、6 |
38 | 氯离子 | 小于200 mg/L | 附表13、21 |
39 | 钙,镁等(硬度) | 小于300 mg/L | 附表4、5、6、20、22 |
40 | 蒸发残留物 | 小于500 mg/L | 附表23 |
41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小于0.2 mg/L | 附表24 |
42 | 土臭素 | 小于0.00001 mg/L | 附表25、26、27、27-2 |
43 | 2-甲基异冰片 | 小于0.00001 mg/L | 附表25、26、27、27-2 |
44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小于0.02 mg/L | 附表28、28-2 |
45 | 苯酚类 | 苯酚含量小于0.005 mg/L | 附表29、29-2 |
46 | 有机物(总有机碳(TOC)量) | 小于3 mg/L | 附表30 |
47 | pH值 | 大于5.8,小于8.6 | 附表31、32 |
48 | 味道 | 无异常 | 附表33 |
49 | 臭气 | 无异常 | 附表34 |
50 | 色度 | 小于5度 | 附表35、36、37 |
51 | 浊度 | 小于2度 | 附表38、39、40、 41、42、43、44 |
水质标准项目分析方法(同时分析法)
附表 | 分析方法 | 对象 |
3 |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同时分析法 | 镉、硒、铅、砷、六价铬、锌、铝、铁、铜、钠和锰 |
4 |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同时分析法 | 六价铬、锌、铁、铜、钠、锰、钙、镁等(硬度检测) |
5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同时分析法 | 镉、铅、六价铬、硼、锌、铝、铁、铜、钠、锰、钙、镁等(硬度检测) |
6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同时分析法 | 镉、硒、铅、砷、六价铬、硼、锌、铝、铁、铜、钠、锰、钙、镁等(硬度) |
13 | 离子色谱仪(阴离子)同时分析法 | 亚硝酸盐氮、硝态氮和亚硝酸盐氮、氟和氯离子 |
14 |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仪同时分析法 | 四氯化碳、1.4-二恶烷、顺式-1,2-二氯乙烯和反式-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四氯乙烯、三氯乙烯、苯、氯仿、二溴氯甲烷、溴二氯甲烷、溴仿 |
15 |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仪同时分析法 | |
17 | 溶剂萃取衍生气相色谱质谱仪同时分析法 | 氯乙酸、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 |
17-2 | 液相色谱质谱仪同时分析法 | |
20 | 离子色谱仪(阳离子)同时分析法 | 钠、钙和镁等(硬度检测) |
◆水质管理目标设定项目与目标值(摘自厚生劳动省主页)
水质管理目标设定项目中的监测对象虽然到目前为止暂时未能在自来水中检测出需作为水质标准管控的浓度,但不排除日后在自来水有检测出来这些物质的可能性,因此在进行水质管理时必须注意。
目标 | 项目 | 目标值 | 检测方法 |
1 | 锑及其化合物 | 锑含量小于0.02 mg/L | 附加方法4 |
2 | 锑及其化合物 | 锑含量小于0.002 mg/L(暂定) | 附加方法4 |
3 | 镍及其化合物 | 镍含量小于0.02 mg/L | 附加方法4 |
5 | 1,2-二氯乙烷 | 小于0.004 mg/L | 附加方法1、2 |
8 | 甲苯 | 小于0.4 mg/L | 附加方法1、2 |
9 | 邻苯二甲酸二酯(2-乙基己基) | 小于0.08 mg/L | |
10 | 次氯酸 | 小于0.6 mg/L | |
12 | 二氧化氯 | 小于0.6 mg/L | |
13 | 二氯乙腈 | 小于0.01 mg/L(暂定) | 附加方法3 |
14 | 水合氯醛 | 小于0.02 mg/L(暂定) | 附加方法3 |
15 | 农药(注) | 检测值与目标值之比的总和小于1 | |
16 | 残余氯 | 小于1 mg/L | |
17 | 钙、镁等(硬度检测) | 大于10 mg/L,小于100 mg/L | |
18 | 锰及其化合物 | 锰含量小于0.01 mg/L | |
19 | 游离碳酸 | 小于20 mg/L | |
20 | 1,1,1-三氯乙烷 | 小于0.3 mg/L | 附加方法1、2 |
21 | 甲基叔丁基醚 | 小于0.02 mg/L | 附加方法1、2 |
22 | 有机物(高锰酸钾消耗量) | 小于3 mg/L | |
23 | 气味强度(TON) | 小于3 | |
24 | 蒸发残留物 | 大于30 mg/L,小于200 mg/L | |
25 | 浊度 | 小于1度 | |
26 | pH值 | 约7.5 | |
27 | 腐蚀性(Langeria指数) | 大于-1,无限接近0 | |
28 | 异养细菌 | 在1 mL样品水中形成的菌落数小于2,000(暂定) | |
29 | 1,1-二氯乙烯 | 小于0.1 mg/L | 附加方法1、2 |
30 | 铝及其化合物 | 铝含量小于0.1 mg/L |
注:农药类(水质管理目标监测项目15)的对象农药列表
NO | 项目 | 目标值(mg/L) | NO | 项目 | 目标值(mg/L) |
1 | 1,3-二氯丙烯(D-D)注1) | 0.05 | 61 | 噻酰菌胺 | 0.1 |
2 | 2,2-DPA(茅草枯) | 0.08 | 62 | 秋兰姆 | 0.02 |
3 | 2,4-D(2,4-PA) | 0.02 | 63 | 硫双威 | 0.08 |
4 | EPN注2) | 0.004 | 64 | 甲基托布津 | 0.3 |
5 | MCPA | 0.005 | 65 | 禾草丹 | 0.02 |
6 | 磺草灵 | 0.9 | 66 | 特呋三酮 | 0.002 |
7 | 乙酰甲胺磷 | 0.006 | 67 | 特草灵(MBPMC) | 0.02 |
8 | 阿特拉津 | 0.01 | 68 | 绿草定 | 0.006 |
9 | 莎稗磷 | 0.003 | 69 | 敌百虫(DEP) | 0.005 |
10 | 双甲脒 | 0.006 | 70 | 三环唑 | 0.1 |
11 | 甲草胺 | 0.03 | 71 | 氟乐灵 | 0.06 |
12 | 恶唑磷注2) | 0.005 | 72 | 敌草胺 | 0.03 |
13 | 异柳磷注2) | 0.001 | 73 | 百草枯 | 0.005 |
14 | 异丙威(MIPC) | 0.01 | 74 | 哌草磷 | 0.0009 |
15 | 异丙硫脲(IPT) | 0.3 | 75 | 唑草腈 | 0.01 |
16 | 异稻瘟净(IBP) | 0.09 | 76 | 苄草唑 | 0.004 |
17 | 双胍辛胺 | 0.006 | 77 | 吡唑啉酸盐 (吡唑甲酸盐) | 0.02 |
18 | 茚草酮 | 0.009 | 78 | 哒嗪硫磷 | 0.002 |
19 | 戊草丹 | 0.03 | 79 | 稗草丹 | 0.02 |
20 | 敌瘟磷(EDDP) | 0.006 | 80 | 咯喹酮 | 0.05 |
21 | 醚菊酯 | 0.08 | 81 | 氟虫腈 | 0.0005 |
22 | 土菌灵(氯唑灵) | 0.004 | 82 | 杀螟硫磷(MEP)注2) | 0.01 |
23 | 氯唑灵硫丹(硫丹)注3) | 0.01 | 83 | 仲丁威(BPMC) | 0.03 |
24 | 恶嗪草酮 | 0.02 | 84 | 嘧菌腙 | 0.05 |
25 | 氧化铜(有机铜) | 0.03 | 85 | 倍硫磷(MPP)注9) | 0.006 |
26 | 肟醚菌胺 | 0.1 | 86 | 稻丰散(PAP) | 0.007 |
27 | 硫线磷 | 0.0006 | 87 | 四唑草胺 | 0.01 |
28 | 唑草胺 | 0.008 | 88 | 四氯苯酞 | 0.1 |
29 | 杀螟丹注4) | 0.3 | 89 | 丁草胺 | 0.03 |
30 | 甲萘威(NAC) | 0.05 | 90 | 丁胺磷注2) | 0.02 |
31 | 环丙酰亚胺 | 0.04 | 91 | 噻嗪酮 | 0.02 |
32 | 克百威 | 0.005 | 92 | 氟啶胺 | 0.03 |
33 | 灭澡醌(CAN) | 0.005 | 93 | 丙草胺 | 0.05 |
34 | 克菌丹 | 0.3 | 94 | 腐霉利 | 0.09 |
35 | 苄草隆 | 0.03 | 95 | 丙硫磷 | 0.004 |
36 | 草甘膦注5) | 2 | 96 | 丙环唑 | 0.05 |
37 | 草铵膦 | 0.02 | 97 | 炔苯酰草胺 | 0.05 |
38 | 稗草胺 | 0.02 | 98 | 噻菌灵 | 0.05 |
39 | 草枯醚(CNP)注6) | 0.0001 | 99 | 溴丁酰草胺 | 0.1 |
40 | 毒死蜱注2) | 0.003 | 100 | 苯菌灵注10) | 0.02 |
41 | 百菌清(TPN) | 0.05 | 101 | 戊菌隆 | 0.1 |
42 | 氰草津 | 0.001 | 102 | 双环磺草酮 | 0.09 |
43 | 杀螟腈(CYAP) | 0.003 | 103 | 吡草酮 | 0.005 |
44 | 敌草隆(DCMU) | 0.02 | 104 | 苯达松 | 0.2 |
45 | 二氯苯基(DBN) | 0.03 | 105 | 二甲戊乐灵 | 0.3 |
46 | 敌敌畏(DDVP) | 0.008 | 106 | 丙硫克百威 | 0.04 |
47 | 敌草快 | 0.005 | 107 | 氟草胺(氟落灵) | 0.01 |
48 | 二磺酸(乙基硫代甲酮) | 0.004 | 108 | 呋草黄 | 0.07 |
49 | 二氰蒽醌 | 删除 | 109 | 噻唑磷 | 0.003 |
50 |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注7) | 0.005 (二硫化碳) | 110 | 马拉硫磷(马拉松)注2) | 0.7 |
51 | 氟硫草定 | 0.009 | 111 | 苄草丹(MCPP) | 0.05 |
52 | 氰氟草酯 | 0.006 | 112 | 灭多威 | 0.03 |
53 | 西玛津(CAT) | 0.003 | 113 | 甲霜灵 | 0.06 |
54 | 异戊乙净 | 0.02 | 114 | 杀扑磷(DMTP) | 0.004 |
55 | 乐果 | 0.05 | 115 | 甲基杀草隆 | 0.03 |
56 | 西草净 | 0.03 | 116 | 苯氧菌 | 0.04 |
57 | 哌草丹 | 删除 | 117 | 嗪草酮 | 0.03 |
58 | 二嗪磷注2) | 0.003 | 118 | 苯噻草胺 | 0.02 |
59 | 杀草隆 | 0.8 | 119 | 灭锈胺 | 0.1 |
60 | 棉隆、威百亩及 甲基异硫氰酸酯注8) | 0.01(异硫氰酸甲酯) | 120 | 禾大壮 | 0.005 |
注1)~注10):请参见厚生劳动省主页"水质管理目标设定项目与目标值(26项)"中的 注1)~10)
水质管理目标监测项目检测方法(附加方法)
NO | 分析方法 | 对象 |
1 |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仪同时分析法 | 1,2-二氯乙烷,甲苯,1,1,1-三氯乙烷,甲基叔丁基醚,1,1-二氯乙烯 |
2 |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仪同时分析法 | |
3 | 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仪同时分析法 | 二氯乙腈,水合氯醛 |
4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同时分析法 | 锑,铀,镍 |
5 |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仪同时分析法 | 农药 |
5-2 |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仪同时分析法 | 农药 |
6 | 固相萃取衍生气相色谱质谱仪同时分析法 | 2,4-D(2,4-PA),绿草定,灭草松,苄草丹(MCPP) |
7 |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 | 1,3-二氯丙烯(D-D) |
8 |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 | |
9 |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同时分析法 | 磺草灵,异菌脲,环草隆,甲基托布津 |
10 |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 | 甲萘威(NAC) |
11 |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 | 敌草快 |
12 | 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 草甘膦,氨基甲基磷酸酯(AMPA) |
13 | 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 聚氨基甲酸酯 |
14 | 高效液相色谱柱同时分析法 | 甲萘威(NAC),克百威,灭多威 |
15 | 高效液相色谱柱后法 | 草甘膦,氨基甲基磷酸酯(AMPA) |
16 |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柱后法 | 双胍辛醋酸盐 |
17 | 溶剂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柱后法 | |
18 |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同时分析法 | 农药 |
19 |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仪质量分析法 | 甲基托布津,苯甲酸甲酯 |
20 | 液相色谱质谱仪同时分析法 | 正离子模式→乙酰甲胺磷,喹啉铜(有机铜)负离子模式→2,2-DPA(茅草枯),三乙膦酸 |
20-2 | 液相色谱质谱仪同时分析法 | 农药 |
21 | 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仪同时分析法 | 双胍辛醋酸盐,敌草快,百草枯 |
22 | 衍生化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质谱仪同时分析法 | 草甘膦,草铵膦,氨基甲基磷酸酯(AMPA) |
23 | 吹扫和捕集气相色谱仪质量分析法 | 棉隆,威百亩(氨基甲酸酯),甲基异硫氰酸酯⇒检测出异硫氰酸甲酯 |
24 | 顶空气相色谱仪质量分析法 | 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代森锌,福美锌,秋兰姆,丙森锌,福代锌,代森锰锌),代森锰⇒检测出二硫化碳 |
25 |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仪质量分析法 | 丙硫磷 |
◆待考察项目与目标值(摘自厚生劳动省主页)
待考察项目中的监测对象的毒性评估不确定,实际检测条件亦不明确,不能划分入水质标准项目或水质管理目标设定项目,有待进一步收集其必要信息和相关知识。
NO | 项目 | 目标值(mg/L) | NO | 项目 | 目标值(mg/L) |
1 | 银及其化合物 | - | 25 |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 | 0.5 |
2 | 钡及其化合物 | 0.7 | 26 | 微囊藻毒素-LR | 0.0008(暂定) |
3 | 铋及其化合物 | - | 27 | 有机锡化合物 | 0.0006(暂定)(TBTO) |
4 | 钼及其化合物 | 0.07 | 28 | 溴氯乙酸 | - |
5 | 丙烯酰胺 | 0.0005 | 29 | 溴二氯乙酸 | - |
6 | 丙烯酸 | - | 30 | 二溴氯乙酸 | - |
7 | 17Β-雌二醇 | 0.00008(暂定) | 31 | 溴乙酸 | - |
8 | 乙炔-雌二醇 | 0.00002(暂定) | 32 | 二溴乙酸 | - |
9 | 乙二胺四乙酸(EDTA) | 0.5 | 33 | 三溴乙酸 | - |
10 | 环氧氯丙烷 | 0.0004(暂定) | 34 | 三氯乙腈 | - |
11 | 氯乙烯 | 0.002 | 35 | 溴氯乙腈 | - |
12 | 乙酸乙烯酯 | - | 36 | 二溴乙腈 | 0.06 |
13 | 2,4-甲苯二胺 | - | 37 | 乙醛 | - |
14 | 2,6-甲苯二胺 | - | 38 | MX | 0.001 |
15 | N,N-二甲基苯胺 | - | 39 | 二甲苯 | 0.4 |
16 | 苯乙烯 | 0.02 | 40 | 高氯酸 | 0.025 |
17 | 二噁英 | 1 pgTEQ/L (暂定) | 41 | 全氟辛烷磺(PFOS) | - |
18 | 三乙烯四胺 | - | 42 | 全氟辛酸(PFOA) | - |
19 | 壬基酚 | 0.3(暂定) | 43 | N-亚硝基二甲胺(NDMA) | 0.0001 |
20 | 双酚A | 0.1(暂定) | 44 | 苯胺 | 0.02 |
21 | 肼 | - | 45 | 喹啉 | 0.0001 |
22 | 1,2-丁二烯 | - | 46 | 1,2,3-三氯苯 | 0.02 |
23 | 1,3-丁二烯 | - | 47 | 氮川三乙酸(NTA) | 0.2 |
24 | 邻苯二甲酸二 (正丁基) | 0.01 |
◆水净化时较难处理的物质
NO | 物质 | 生成的水质标准物质 |
1 | 六亚甲基四胺(HMT) | 甲醛(氯化产生) |
2 | 1,1-二甲基肼(DMH) | |
3 | N,N-二甲基苯胺(DMAN) | |
4 | 三甲胺(TMA) | |
5 | 四甲基乙二胺(TMED) | |
6 | N,N-二甲基乙胺(DMEA) | |
7 | 二甲氨基乙醇(DMAE) | |
8 | 丙酮二羧酸 | 氯仿(氯化产生) |
9 | 1,3-二羟基苯(间苯二酚) | |
10 | 1,3,5-三羟基苯 | |
11 | 乙酰丙酮 | |
12 | 2'-氨基苯乙酮 | |
13 | 3'-氨基苯乙酮 | |
14 | 溴化物(溴化钾等) | 溴酸(臭氧处理时产生),二溴氯甲烷,溴二氯甲烷,溴仿(氯化产生) |
◆矿泉水中的检测项目
NO | 检测项目 | 成分标准符合值 | 未杀菌·除菌 | 已杀菌·除菌 |
1 | 普通细菌 | ※1 | ※1 | ※1 |
2 | 镉及其化合物 | 小于0.003 mg/L | ○ | ○ |
3 | 汞及其化合物 | 小于0.0005 mg/L | ○ | ○ |
4 | 硒及其化合物 | 小于0.01 mg/L | ○ | ○ |
5 | 铅及其化合物 | 小于0.05 mg/L | ○ | ○ |
6 | 砷及其化合物 | 小于0.05 mg/L | ○ | ○ |
7 | 六价铬化合物 | 小于0.05 mg/L | ○ | ○ |
8 | 氰化物离子和氯化氰 | 小于0.01 mg/L | ○ | ○ |
9 | 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 | 小于10 mg/L | ○ | ○ |
10 | 氟及其化合物 | 小于2 mg/L | ○ | ○ |
11 | 硼及其化合物 | 硼酸小于30 mg/L | ○ | |
12 | 四氯化碳 | 小于0.002 mg/L | ○ | |
13 | 1,4-二恶烷 | 小于0.04 mg/L | ○ | |
14 | 顺式-1,2-二氯乙烯和反式-1,2-二氯乙烯 | 和小于0.04 mg/L | ○ | |
15 | 二氯甲烷 | 小于0.02 mg/L | ○ | |
16 | 四氯乙烯 | 小于0.01 mg/L | ○ | |
17 | 三氯乙烯 | 小于0.004 mg/L | ○ | |
18 | 苯 | 小于0.01 mg/L | ○ | |
19 | 氯酸 | 小于0.6 mg/L | ○ | |
20 | 氯仿 | 小于0.06 mg/L | ○ | |
21 | 二溴氯甲烷 | 小于0.1 mg/L | ○ | |
22 | 溴酸 | 小于0.01 mg/L | ○ | |
23 | 总三卤甲烷 | 小于0.1 mg/L | ○ | |
24 | 一溴二氯甲烷 | 小于0.03 mg/L | ○ | |
25 | 三溴甲烷 | 小于0.09 mg/L | ○ | |
26 | 甲醛 | 小于0.08 mg/L | ○ | |
27 | 锌及其化合物 | 小于5 mg/L | ○ | ○ |
28 | 铜及其化合物 | 小于1 mg/L | ○ | ○ |
29 | 锰及其化合物 | 小于2 mg/L | ○ | ○ |
30 | 有机物(总有机碳量) | 小于3 mg/L | ○ | |
31 | 味道 | 无异常 | ○ | |
32 | 臭气 | 无异常 | ○ | |
33 | 色度 | 小于5度 | ○ | |
34 | 浊度 | 小于2度 | ○ | |
35 | 残余氯 | 小于3 mg/L | ○ | |
36 | 次氯酸 | 小于0.6 mg/L | ○ | |
37 | 二氯乙腈 | 小于0.01 mg/L | ○ | |
38 | 1,2-二氯乙烷 | 小于0.004 mg/L | ○ | |
39 | 甲苯 | 小于0.4 mg/L | ○ | |
40 | 钡 | 小于1.0 mg/L | ○ | ○ |
41 | 浑浊 | 未确认 | ○ | ○ |
42 | 沉淀物 | 未确认 | ○ | ○ |
43 | 锡 | 小于150 mg/L | ※2 | ※2 |
44 | 大肠菌群 | 阴性 | ○ | ○ |
※1:按照生产标准来规定。未杀菌·除菌→小于5个/mL,已杀菌·除菌→小于个pcs/mL
※2:仅适用于罐装饮料
◆检测相关产品
● 高气密性储存瓶
(点击文字或图片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
1. 本公司密切关注本网站发布的内容,但不保证发布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和最新性等。 2. 本公司不保证使用本网站期间不会出现故障或计算机病毒污染的风险。 3. 无论何种原因,使用本网站时给用户或第三方造成的任何不利或损害,本公司概不负责。此外,对于用户与其他用户或第三方之间因本网站发生的任何交易、通讯 3. 或纠纷,本公司概不负责。 4. 本网站可提供的所有产品和服务均不得用于人体或动物的临床诊断或治疗,仅可用于科研等非医疗目的。如任何用户将本网站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用于临床诊断或治 4. 疗,以及其他特定的用途或行为,本公司概不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不负任何相关的法律责任。 |